《混凝土的自缩及其控制措施》讲解了低水灰比下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应用对混凝土的影响,尤其是当水灰比不高于0.40时所出现的现象。文中指出了强烈的水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毛细管弯月面快速向内推进以及相对湿度迅速降低,在此类情况下会产生自干燥现象,进而导致宏观体积的减少及早期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增加。文章进一步分析了混凝土自缩产生的原理,即硬化阶段在无水分交换环境下水泥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水化产物使得总体积变化而形成内部空隙和毛细管张力,这最终会促成宏观数量级的收缩现象,并阐述了在不同的水分状况条件下自缩值大小会有显著不同,特别是低水灰比下的毛细作用更为强烈。该文档也详细介绍了影响自缩的各种因素:首先讨论了不同类型水泥如铝酸盐、早强等对自缩值的不同影响;然后分析了一些常见外加剂包括减水剂、膨胀剂及引气剂等的效果及其机制解释,例如干缩减剂能够降低大约一半的自缩值是通过减少毛细水中表面张力达成;此外还强调了矿物掺合料对于控制自缩的重要性,例如矿渣、粉煤灰、偏高岭土和防水处理的硅质粉末均可以调整自缩特性并给出其具体表现形式;最后简要提及温度和其他变量对于水泥基材料性能的重要关联性。
《混凝土的自缩及其控制措施》适用于从事建筑、桥梁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结构设计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阅读,旨在为他们在选择适当水泥类型、调节水灰比、添加适当的外加剂及使用特定类型的矿物质掺和料方面提供参考建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在施工和维护过程中由混凝土自缩引起的问题,确保工程项目中的结构长期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最大化。该资料同样适用于参与研究开发先进混凝土技术的研发人员和高等院校中学习土木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学生们查阅学习,以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