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浅埋土质隧道塌方后的技术处理措施》讲解了浙江省东皋岭隧道塌方及其技术处理方法。该一级公路隧道,长度1110米,位于古沟谷,隧道的地质条件较差,为典型浅埋大跨度隧道,出口段属于结构松散的地层,基岩段部发育节理带。文档详细描述了从塌方发生在桩号K3+860-K3+889之间的原因和现状:这一塌方体呈现29米长、35米宽的大坑形态,导致多处初期支护受损,并且提出了一套综合的技术处理措施确保未开挖区域施工安全、快速推进。处理方案包括了塌方体边坡临时防护(刷坡、喷浆、挂网)、合理地清碴至稳定点避免引起新的滑坍危险、对拱顶以上6至7米的高度范围采用小导管注浆进行加固;两个工作面并行推进掘进和初期支扩施工保证效率及后续作业的安全性,并按照标准实施防水层铺设与二次模筑衬砌、分层回填及表面修复等一系列工序。
《公路浅埋土质隧道塌方后的技术处理措施》适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尤其是公路建设中涉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土质地层隧道的工程技术领域,以及所有可能面对相似挑战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这份指导文件能给相关行业的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塌陷应对指南,它帮助他们在面对类似突发事件时采取恰当的方法来保障施工质量、安全性,并尽量减少事故对工程建设进度带来的影响。通过此方案可为其他具有软弱围岩或者不稳定土体等特征隧道工程处理提供了参考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