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防汛安全教育培训》讲解了防汛的定义及工作范围、降雨特性及洪水形成原理,并对不同情形下的防汛避险措施进行了详细说明。该资料指出,防汛是为了预防和减轻洪水灾害,在洪水预报、调度与防洪工程运用等方面的应对工作,强调了汛情为江河湖泊水域周期性涨水的现象。资料分析了降雨按原因可分类为锋面雨、地形雨等四类,并给出了24小时降雨强度等级的具体划分。文中提及中国每年5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为洪涝高发季。对于洪水暴发的自救策略,资料建议根据官方信息冷静选择撤离路径,准备食物水源,确保转移及时;如被围困则通过通信工具报告方位等待救援。此外文档阐述山洪的特征及其应对方法。山洪指暴雨造成的短期且具有破坏性的山地洪水,遭遇山洪需快速向高处移动以避灾,并保持镇静评估周围环境状况寻找逃生出口;不应顺着山谷线逃离也不应在谷底或陡坡躲避以免遇险。还介绍泥石流概念、预兆及避险方法。当暴雨来临应迅速到高坡的安全地区;警惕不寻常的声音,作为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前奏;遇袭时朝沟谷两侧逃开而不要沿着上下方向行动。针对滑坡与崩塌现象,《防洪防汛安全教育培训》总结其成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类;详述了两种灾害前可能出现的不同征兆和发生瞬间如何保障自身人身财产安全。
《防洪防汛安全教育培训》适用于居住或工作于易遭受洪水影响地区的所有居民及企业单位工作人员,尤其对处于河流下游地带或者山坡周边的民众至关重要。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帮助生活在上述地区的个体和团体识别预警信号,提前做出有效的防范和疏散规划,而且可以引导政府部门和救援机构人员在应急响应和救援行动中作出更加合理的判断与处置。同时适用于水利部门工程师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作为理论知识补充和技术指导文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