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技术》讲解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文中指出,狭义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六种现象,广义上则涉及更多如岩爆、砂土液化等地质现象。文件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并以滑坡为例详细阐述:滑坡定义为受多种因素影响沿一定软弱带整体或分散下滑的现象。文章介绍滑坡的涵义,举例2010年台湾和2005年建瓯市发生的严重山体滑坡事故,形象描述不同类型的滑坡及发育阶段(初始变形到停滑),从形态结构分析其特征。接着,深入探讨了诱发滑坡的因素——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降雨、地震等,并依据地质成因和滑动特征划分类型,进一步说明工程活动在促成灾害中的影响。该文不仅总结历史案例,还提供了系统的技术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技术》适用于地质学领域研究人员,尤其对关注斜坡稳定性评估、岩土力学及自然灾难预测预报的专家学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该文档也为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工程师提供必要的风险管理和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对于政府机构制定政策法规,在规划和监督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施工方面同样不可或缺,有助于提升全民安全意识,确保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免遭地质灾害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