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讲解了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通过不同方式传递预应力。其中,先张法依靠的是粘结力,而后张法分为两种:有粘结预应力依赖端部锚具和粘结力;无粘结预应力仅需端部锚具。文档指出,体外预应力技术主要用于加固改造工程,以改善原有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关于后张法构件预应力损失的分类,其第一批损失由锚固过程中的锚固损失及摩擦损失组成,而第二批损失则包括预应力松弛引发的损失、混凝土因收缩与徐变带来的应力减少以及局部挤压所造成的损失。此外,文档还提及等效荷载法的应用,即将预应力的效果转换为分布式的外部荷载施加于结构上以简化结构分析流程,以及荷载平衡法的具体运用,在预应力板设计中通过选取恰当的平衡荷载来分配外部荷载,并对预应力构件的变形与刚度关系作了探讨,强调当结构未出现裂缝时预应力梁往往表现出更小的总变形但并不一定提升整体结构的刚度,同时简述了从20世纪中期以来有关预应力发展的一些关键历史节点。
《砌体结构》适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以及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专业人员。它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先张法和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设计原理和实际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尤其适用于负责预应力结构设计、建造以及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士。此外,对于从事建筑安全评估、改造工程项目的技术团队来说,该文件也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对本文件的学习,技术人员能够掌握如何优化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降低长期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