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造价发展》讲解了从古代到现代,工程造价的产生、发展及其不同阶段的关键特征。这部文档从唐代用工定额、北宋营造法式的功限料例等具体实践出发,详细探讨了工程造价管理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的独特模式。据考证,《考工记》中“匠人为沟洫”的记载,标志着早期对施工控制和造价控制方法的应用。建国后,中国的造价管理制度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首先是引入苏联模式,再到地方性制度多样化、设计与施工预算制度的重建、改革以及最终形成当前“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新机制。此外,文档指出了传统制度下的多项问题,并对比研究了以英国为例的发展路径及特点,包括其在16至20世纪不同时期的技术手段进步,尤其是招标承包制引入后带来的变化;进而讨论了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事先成本预测方式、主动参与项目规划、独立专业地位确立等方面内容。文档进一步提到政府通过间接手段进行行业监管,并建立法律框架支持信息发布和咨询服务行业发展的情况。
《建设工程造价发展》适用于建筑行业及相关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建筑工程造价的专业人士。无论是工程师、项目经理,还是研究人员或政策制定者,均能从中了解到有关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实践演变历程的第一手资料和理论分析,从而帮助理解当代中国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体系背后的逻辑和发展方向。同时,对于有兴趣了解或进入该领域的新进人员而言,此份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起到入门指引的作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和发展脉络。此外,本材料亦适合高校学生和教师用于教学目的,为相关专业的课程提供案例学习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