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讲解了原始社会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化类型下的工艺美术成果及其发展变化历程。旧石器时代,从北京人最初使用天然石块没有固定形式,经过丁村人、河套人的简单打制痕迹到山顶洞人的进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磨光钻孔装柄或穿绳的石斧、石刀等磨制石器。在母系氏族社会发展进程中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和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有着不同特色的工艺品与建筑物如巢居向房屋建筑的发展以及干栏式建筑,出行工具出现,狩猎工具种类多样等。而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陶器、纺织及玉雕工艺也不断革新;彩陶包括半坡型、庙底沟型等多种类型,有独特的装饰手法与演变规律。旧石器时期石器制作方式涵盖打击等,在生产过程中人们也开始注重美石的选择与应用。陶器方面还有黑陶采用轮制等技术,以及几何印文陶的诞生与发展情况。
《中国工艺美术史——原始社会》适用于对中国工艺美术起源感兴趣的人员,尤其适合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文化遗产保护从业者以及对历史文化、工艺发展史有所涉猎的学者和爱好者。它为理解中国古代工艺技术和艺术审美提供了一个初步但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帮助人们深入了解原始社会各发展阶段的独特工艺风格和技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