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DB11T2091-2023.pdf
-
资源ID:325445
资源大小:217.69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DB11T2091-2023.pdf
《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讲解了北京市地方标准中关于生态保育小区的一系列建设规范和指导内容,文件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北京地区通过生境营造、野生动植物保护和栖息地建设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文中提到本文件旨在为城市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有效的保护机制,在范围方面,它涵盖了建设目标、建设原则、条件、流程、具体内容以及后续的监测与管理方法。规范性引用文件则包含了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国家及市级相关规定。文件解释了一系列关键概念,如“保育”是指对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进行科学恢复,“生态保育小区”是为了维护或增加特定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稳定性而专门设立的空间;“植物原生地”特指未曾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植物自然生存区域;并且定义了‘生态留白’作为长期保留且人为干扰极少的存在于生态敏感地区的未开发地带。对于建设目标,《指南》着眼于通过建设这些生态小区填补自然保护网络的空白,特别是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环境的守护,并致力于丰富非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环境种类,进而提高整体环境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同时推进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处关系的发展。为了确保实施效果,《指南》确立了几项重要的建设原则:合理分析现有生态格局的基础上精心布局生态节点;将生态保护作为首要任务,采用科学手段逐步修复受损生态环境。
《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适用于北京地区的生态建设实践者,涵盖从城市规划师到园林工作者,包括但不限于公园绿地管理者、防护绿带维护人员及相关科研单位工作人员。此外,《指南》也是所有关注和支持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工作的公众的理想资源。其提供的标准化框架能够引导并支持在各种人工环境下构建生态保育小区的实际行动,有助于实现更加系统化与科学化的绿色空间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这份标准文件尤其适合那些希望改善社区内部小型自然保护区现状的专业团队,或者是正在寻找有效途径在学校、医院或其他公共机构内创造教育价值兼具实用价值的小型绿色角落的地方政府和个人发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