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补充材料》讲解了重大危险源的判断方法和职业病的具体种类。在重大危险源判断方面,举例说明了一种具体的生产场所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该场所有三种不同化学物质,每种都有对应的临界量与实际存储量。根据相关安全标准分析得出,只有当任何一种物质的实际存有量超过其对应的临界值时,这个生产场所才被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同时,文件详细描述了我国职业病分类体系。职业病划分为10大类115种,涵盖了尘肺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以及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所导致的各种病症,例如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眼部灼伤等。文中也包含一系列针对安全管理基本概念的练习题,通过选择题形式考察读者对安全定义、事故隐患关系的理解、石化生产的危险属性及不同系统安全评估技术的认知。
《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补充材料》适用于各类生产企业尤其是存在潜在高风险化学品或物理环境暴露的制造业员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等。对于从事职业卫生监督、防护的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来说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判别学习,这些人员可掌握如何识别并预防所在作业环境中的重大安全隐患;而对各类职业病的学习可以帮助从业者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在日常工作环境中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