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类监测技术规范DB22T3653-2024.pdf
-
资源ID:360868
资源大小:378.3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6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鹤类监测技术规范DB22T3653-2024.pdf
《鹤类监测技术规范》讲解了鹤类监测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要求,涵盖了监测对象、监测仪器和工具、监测时间、监测内容与指标等方面。该标准文件详细规定了鹤类的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白鹤、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蓑羽鹤和沙丘鹤等鹤类。监测仪器和工具方面,要求使用不低于8倍的双筒望远镜、不低于25倍的单筒望远镜、照相机、红外相机、数码录像机、高清摄像机、无人机、定位仪、测距仪、夜视仪等,并配备鸟类观察手册、野外记录表、指南针、卷尺、计数器、温度计、纸质地图或电子地图、防护用品等。监测时间方面,繁殖期通常为3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春季迁徙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秋季迁徙期为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监测应在晴天或少云、风力小于3级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每次监测从日出开始至日落结束。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分布区域、种群动态、生境特征和威胁因素四个方面,具体监测指标如分布点所属区域、经纬度坐标、成体数量、亚成体数量、幼体数量、繁殖巢数、巢穴位置、食物类型、生境类型、温度、风向风力、人类活动等。
《鹤类监测技术规范》适用于鹤类的监测工作,特别适用于吉林省及类似生态区域的鹤类保护与研究。该标准文件不仅为鹤类监测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导,还为相关科研机构、自然保护管理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组织以及鸟类爱好者在鹤类监测活动中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