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龙门山暴雨灾害旅游风险评估》讲解了对四川省龙门山在1970-2020年间,利用15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数据和对应市县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深入的风险评估。该研究通过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全面探讨了龙门山区暴雨灾害对旅游业造成的影响,分别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四个角度进行系统评估。结果发现致灾因子危险性和山地平原地理特征呈相反趋势,即山地低而平原高,并指出都江堰为致灾因子最高点,平武则最低;承灾体易损性和其表现形式相同也呈现‘山地高平原低’的特点,其中理县最高,江油最低;孕灾环境敏感性的分布符合相同的模式,如彭州最高,北川最低;防灾减灾的能力同样体现‘山地弱平原强’的格局,汶川最为脆弱,而江油相对更强。综合评估显示整体旅游风险也是‘山地高于平原’,理县面临最大风险而崇州处于最小。文章总结指出评估结果与实际暴雨影响下的旅游资源受困程度相符,这不仅反映了自然因素对当地旅游业安全性的巨大影响,同时也凸显出加强对潜在风险区的有效管理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对于保障游客安全和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龙门山暴雨灾害旅游风险评估》适用于四川及其临近区域内的景区管理人员,特别是龙门山脉沿线地方政府和旅游局相关部门,在规划旅游景区时需考虑本文提供的暴雨灾害风险信息作为重要依据;对于旅行社来说,这是制定合理的线路安排和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材料;同时适合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用于教学及学术研究参考。此外,从事自然灾害防控的专业人士也可根据这份研究报告进一步完善区域应急响应计划。最后,所有前往龙门山区域的游客也应当了解此份报告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