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术语》讲解了2014年发布的气象行业标准及其相关定义,该文件旨在界定电离层相关的术语和概念,并服务于与电离层天气有关的监测、预警及相关业务服务活动。该标准界定了大量与电离层相关的科学和技术术语,包括基本构成和特性描述。这些术语中既包含如D层(定义为距离地表约60公里到90公里高度,主要存在于白昼期间)、E层(高度范围距地面约90至140公里处)、F层(E层之上的区域,高度范围在140公里至大约1000公里之间)等分层结构的相关解释,还涉及电离层变化状态如偶发E层、扩展F、电离层突然骚扰、电离层暴以及电离层赤道异常等现象的具体特征和内涵。此外,《电离层术语》涵盖了电离层探测方法、工具与技术等内容。比如详细阐述了像电离层测高仪(即常规的电离层垂测仪设备)、无线电掩星技术和相对浑浊测量仪的功能作用。文档还对某些关键技术术语进行了精准定义,例如临界频率表示各层能够垂直反射无线电波的最大频率值、总电子含量则是反映整个电离层柱密度的一项综合性指标。
《电离层术语》适用于各类从事电离层研究和应用的相关人员与机构,其内容面向范围广阔,包括但不限于气象工作者、通信技术专家、卫星操作维护者以及其他需要理解或运用电离层物理性质的科学技术从业者。对于开展空间天气预警和电离层监测的气象单位尤其适用,能够助力他们进行准确且专业的分析、预报和服务提供工作。同样,该文档也对教育领域的师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相关专业课程中可作为基础性参考资料来使用,以帮助培养下一代专业技术人才并促进科研探索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