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讲解了危险源的基本定义和分类、事故发生的核心原因、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相关辨识和控制的技术手段。文档指出,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根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状态),前者指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存在,如带电导体、压力容器等,后者则表现为对能量和物质的控制措施的破坏或失效,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缺陷等。同时强调了事故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导致的。该文档详细阐述了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认为其是预防性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只有明确潜在危险并加以识别和分类,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价与控制。为此还提到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分别由两类危险源决定的观点。内容还涉及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比如工作安全分析法(JSA),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性分析(PHA),集思广益发动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工作,减少不安全状态或行为,有效降低事故概率,进而确保系统安全。文档引用理论如海因里希法则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结合实例说明事故的危害性和控制手段的关键性。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适用于化工、建筑施工、电力制造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员、设备维护工程师、风险评价专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等。同时也适用于开展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的组织者,作为建立OHSMS运行流程中的核心技术支持资料,并可用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各类企业中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相关单位和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