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规范DB61T1313-2020.pdf
-
资源ID:402362
资源大小:257.0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海绵城市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规范DB61T1313-2020.pdf
《海绵城市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规范DB61T1313-2020》讲解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所用渗滤介质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海绵城市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规范DB61T1313-2020》描述了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和生态树池等典型设施中渗滤介质的技术构成与功能要求,明确了渗滤介质在滞留、渗透和净化雨水径流中的关键作用。该规范从原材料选取出发,系统规定了土、砂、土壤改良剂及混合后渗滤介质的性能指标和技术参数。其中,对土壤提出应疏松、无异味、避免使用盐碱土或重粘土,并限制粒径不超过5厘米;对砂则推荐中粗砂,细度模数需满足3.0以上,同时强调颗粒级配的重要性。对于改良剂如椰糠、生物质炭、蛭石等,规范列出了粒径、持水量等具体指标,确保其具备良好的透水性与保肥能力。渗滤介质整体性能要求包括pH值在5.5~8.3之间,饱和渗透速率不低于100mm/h,最大持水量大于35%,有机质含量在12~80g/kg范围内,总悬浮物去除率需达到60%以上。安全方面,依据绿地类型和人群接触频率,将重金属污染控制分为I、II、III三级标准,分别对应自然保育区、公共活动区及工业道路绿带等场景,严格限制镉、汞、铅、锌、铜等有害元素含量。此外,文件还明确了施工前准备、材料堆放管理、拌合均匀性、铺设厚度及分层压实等施工操作要点,并提出了以现场检测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质量检查与验收流程,确保工程实施的标准化与可持续性。
《海绵城市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规范DB61T1313-2020》适用于从事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单位和个人,涵盖市政工程、园林绿化、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行业领域。该规范特别适用于负责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生态草沟等绿色基础设施设计、施工、监理与验收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同时,适用于土壤材料供应商、环保建材生产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在渗滤介质研发与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参考应用。对于城市水务部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以及开发区、新城建设项目团队,本规范提供了科学可行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城市雨水径流管控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此外,高校及研究单位在开展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和城市水文生态研究时,也可将其作为重要的技术依据。该规范在保障环境安全与植物生长条件的基础上,推动了渗滤介质施工的规范化、精细化和环保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