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牧草种子NYT351-2025》讲解了我国关于热带牧草种子的质量管理标准,涵盖了从种子检验、质量分级到储存运输全过程的技术规范。《热带牧草种子NYT351-2025》描述了该标准代替了2013版的NY/T 351,进行了全面的技术修订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完善了热带牧草种子的质量管理体系。新版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包括附录A中列出的多种热带牧草,如同属近似种或品种也可参照执行,提升了标准的适用性与覆盖面。在规范性引用文件方面,整合了GB/T系列多项牧草种子检验规程,确保检测方法科学统一。术语部分更新为“术语和定义”,新增“种子用价”“扦样”等关键概念,同时调整了“种子批”“净度”“发芽率”等多项定义,提高了术语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标准将原“质量分级指标”细化为“质量检验分级”与“质量等级评定方法”两个章节,明确采用净度、发芽率、其他植物种子数和水分四项核心指标进行单项和综合定级,并规定了等级确定的具体逻辑流程,引入种子用价替代净度与发芽率进行定级的机制,增强评定科学性。此外,新增“检疫要求”,强调种子不得携带检疫性植物种子及病虫害,提升生物安全防控水平。在流通环节,标准将“包装、标志、保管和运输”优化为“储存、包装、标签和运输”,新增“储存”技术要求与规范标签内容,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
《热带牧草种子NYT351-2025》适用于从事热带牧草种子生产、加工、经营、检验、科研及监管的相关单位和个人,涵盖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企业、畜牧养殖场、农技推广部门以及农业农村管理部门。该标准主要针对种植于热带地区的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种子,如银合欢、美洲合萌、木豆、坚尼草等常见种类,为其种子质量管理提供权威依据。从事种子进出口、跨区域调运及检疫管理的相关机构也应遵循本标准中的检疫与标签要求。同时,该文件可作为大专院校与研究机构开展牧草育种、种子生理及质量评价研究的技术参考。通过实施本标准,有助于提升我国热带牧草种子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保障饲草质量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