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茎基腐病测报技术规范NYT4179-2022.pdf
-
资源ID:403616
资源大小:953.4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麦茎基腐病测报技术规范NYT4179-2022.pdf
《小麦茎基腐病测报技术规范NYT4179-2022》讲解了小麦茎基腐病的系统性测报技术体系,涵盖了发病程度的记载项目与分级标准、病情调查方法、预测技术路径以及数据汇总与报送要求。《标题》描述了该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植保部门和区域性测报站对小麦茎基腐病开展科学监测与预报工作。文件明确了病株率、病田率和病情严重度等核心术语定义,并设定了从返青期到灌浆期的系统调查时间安排,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进行田间调查,在灌浆期启动病情严重度分级判定,共划分为6级,结合公式计算病情指数。普查工作覆盖秋苗期、返青期、拔节期和灌浆期,要求在不同品种、播期、茬口及耕作方式的代表性地块中开展,以获取全面的病害发生数据。规范建立了以病株率为主要依据、白穗率为参考的五级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体系,用于判断轻发生至大发生的病害水平。预测方法分为长期预测与中短期预测两类,分别结合气象趋势、栽培管理、抗病品种使用及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文件还规定了测报资料的收集内容、统计汇总方式和定期报送机制,特别要求全国区域性测报站按时填报年度统计表和模式报表,实现病害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附录部分补充了病害田间识别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强调高温前期与低温多雨后期气候条件、秸秆还田耕作制度、黏土盐碱地环境、氮肥过量施用等因素对病害发展的促进作用。
《标题》适用于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植物保护站、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中心及相关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适用于从事小麦种植管理、病害监测预警、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农业生产指导的主管部门和技术人员。该规范对于承担小麦茎基腐病系统调查、大田普查、数据分析与信息发布任务的基层农技人员具有重要操作指导意义。同时,也为种子企业、农药生产企业及农业合作社提供科学防治决策支持。由于该标准明确了调查时间、取样方法、病情分级和数据上报格式,特别适合在全国冬麦区和春麦区推广应用,尤其在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西北旱作区等小麦主产区,针对近年来频发的小麦茎基腐病防控工作具有现实紧迫性和技术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