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第2部分:繁育基地建设DB61T1985.2-2025.pdf
-
资源ID:403791
资源大小:2.05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第2部分:繁育基地建设DB61T1985.2-2025.pdf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第2部分:繁育基地建设DB61T1985.2-2025》讲解了秦岭红豆杉这一珍稀濒危物种在人工繁育条件下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求,旨在保障其种质资源安全、提升繁育效率与苗木质量。该文件描述了繁育基地选址应遵循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具备适宜气候与土壤条件的基本原则,并明确了地形坡度、排水性能及交通便利性等具体指标。规程规定了基地功能区的科学布局,包括种子处理区、播种育苗区、扦插繁殖区、移栽培育区、隔离观察区、设施覆盖区以及配套用房与工具存放区域,确保各环节有序衔接。针对不同类型繁殖方式的技术要求,规程提出了种子采集时间应为10月至11月果实成熟期,采后需及时去皮、净种与低温层积处理;对于扦插繁殖,则强调选择健康母株的一年生枝条作为插穗,规范了剪切长度、留叶量、生根剂处理浓度与浸泡时间。文件还制定了苗床制作标准,涵盖基质配比(如腐殖土、河沙、珍珠岩的比例)、消毒措施、灌溉系统安装与遮阴网设置等关键技术参数。同时强调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档案记录体系,涵盖种源信息、繁育批次、生长监测数据、病虫害防治情况等内容,确保全过程可追溯。此外,规程提出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要求,并鼓励采用节水灌溉、生态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秦岭红豆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第2部分:繁育基地建设DB61T1985.2-2025》适用于从事珍稀濒危植物保护、林业生态建设及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主要包括林业主管部门下属的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植物研究所、林业科研单位和高校科研团队,可用于指导秦岭地区及类似生态环境区域内红豆杉人工繁育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同时适用于从事红豆杉药材原料种植的企业、中医药企业种源基地建设部门以及承担生态修复工程的园林绿化公司。对于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设计与评估人员,该规程也提供了技术支撑依据。基层林业技术人员、苗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职业培训机构在开展技能培训时亦可参照本文件执行,以提升专业化水平,推动红豆杉资源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