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3303-2025.pdf
-
资源ID:404088
资源大小:668.5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3303-2025.pdf
《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3303-2025》讲解了鹅星状病毒病的诊断标准与科学防控体系,全面涵盖该病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3303-2025》描述了由鹅星状病毒(GoAstV)引起的“鹅痛风”疾病的传播特点与危害程度,明确指出1周至3周龄雏鹅为主要易感群体,潜伏期约为3天,具备垂直与水平双重传播途径,发病率高达60%至90%,死亡率在30%至60%之间。病鹅典型症状包括精神萎靡、食欲丧失、关节肿大、瘫痪及排白色稀便,剖检可见心、肝、肾等多器官表面广泛尿酸盐沉积。标准规定了临床疑似病例的判定需结合流行特征、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三项指标。在实验室诊断方面,规范了生物安全二级以上实验室的操作要求,明确了样本采集、保存与运输流程,推荐使用RT-PCR与RT-qPCR两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并详细列出了RNA提取、反转录、引物设计与结果判读的具体参数。同时,提供了病毒分离培养的技术路径,包括在LMH细胞系和11-13日龄鹅胚中的接种与培养流程,并设定了阳性判定标准:RT-PCR扩增出330bp特异性条带,或RT-qPCR检测Ct值小于30。整个技术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与标准化特征,有助于实现早发现、准诊断、快处置的目标。
《鹅星状病毒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规范DB51T3303-2025》适用于从事水禽养殖、动物疫病防控、兽医检验检测及相关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特别是规模化鹅场、基层畜牧兽医站、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该标准对养殖场管理人员在疫病监测、生物安全管理、种蛋筛选与疫情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禽类病毒学研究和诊断技术研发中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及动物疫病防控决策部门可依据本标准制定区域性的防控策略和监管措施,提升对鹅星状病毒病的预警能力和处置效率。本文件对于保障鹅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减少经济损失和提升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