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米粉TJGE 3032-2025》讲解了峡江米粉的术语定义、生产工艺流程、原料要求、感官与理化指标、安全标准、检验规则以及包装贮存等全过程技术规范。《峡江米粉TJGE 3032-2025》描述了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在江西省峡江县行政区域内,通过清洗、浸泡、发酵、磨浆、揉团、榨粉、煮粉、干燥等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条团状米粉的产品标准。文件明确了“揉团”为将生熟米粉团按比例混合制成均匀面团的关键工序,并规定产品色泽应为米白或淡黄色,状态呈条团状,煮后爽口不粘牙,无砂质感和异味。理化指标方面设定了水分≤15.0%、自然断条率≤10.0%、酸度≤4.0T的技术限值,并提供了规范性的自然断条率检测方法。原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大米需满足GB/T 1354,生产用水须符合GB 5749,同时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限量须达到GB 2762与GB 2761的要求。生产过程需遵守食品卫生规范GB 14881,小作坊需取得合法资质。检验规则涵盖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项目包括感官、水分、酸度和净含量,型式检验则为全项目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或在特定条件下触发。产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和GB 28050,包装材料应符合多项食品安全接触材料国家标准。运输过程要求清洁防污染,贮存环境需干燥、防潮、防鼠,保质期在阴凉干燥条件下为18个月。
《峡江米粉TJGE 3032-2025》适用于从事米粉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及相关食品加工小作坊,特别是位于江西省峡江县行政区域内的生产企业。该标准也适用于从事地方特色食品质量监管的市场监管部门、农业与农村管理部门,以及参与绿色生态品牌建设的认证机构和技术服务机构。同时,该标准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提供明确的检测依据和技术支持,可用于产品出厂检验、监督抽查和仲裁检验。此外,从事食品流通、餐饮服务、电商平台销售峡江米粉的相关单位也可参照此标准进行质量控制与合规管理。该团体标准对推动峡江米粉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区域特色食品质量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