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安全培训资料:注砂工作业操作规程》讲解了注砂工在矿井作业中所承担的具体职责及相关操作规范,描述了为保障采空区和巷道稳定而进行的注砂工艺全过程。注砂工需负责操作注砂泵等设备,将砂浆通过管路系统注入指定区域,确保安全生产和技术流程的顺利实施。规程要求作业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与系统状态,包括管路通畅性、闸门位置、水源与砂源储备充足、机械电器设备正常运行以及照明和通讯系统的可靠性。整个注砂过程严格按照电话指令分阶段执行,包括先通清水冲洗管路、逐步增大水量、开始少量给砂并最终达到规定的水砂比。期间特别强调给砂均匀性和水位监控,一旦发现喇叭口翻砂或下砂不畅,须立即停砂并采取疏通措施。同时明确了现场各岗位人员职责,如扒篦子人员需及时清理杂物防止堵塞。规程对突发状况的应对也做了具体规定,例如供水中断时应迅速切换静压水维持供水,通讯中断或接到停砂通知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注砂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涵盖停水顺序、冲洗存砂、排水清管及设备保养等环节,并要求准确记录当班数据。此外,规程明确了管路巡查、压力监测、钻孔切换、堵管处理等日常管理要点,特别针对高冒区、密闭空间及火灾隐患区域提出专项防护措施,确保全过程安全可控。
《矿井安全培训资料:注砂工作业操作规程》适用于从事煤矿或其他非金属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注砂作业操作人员、通风防灭火工作人员及相关生产管理人员。本规程尤其适用于存在采空区治理、巷道充填、防火封堵等需要通过注砂方式进行地压控制或灾害预防的矿业单位。同时,也可作为矿山安全培训教材供新员工岗前培训、在岗职工技能提升以及安全监察人员监督检查的依据。对于涉及地下开采作业且采用水力注砂技术的金属矿山、页岩气开采辅助封堵作业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同样具有参考价值,有助于规范现场操作流程,防范因注砂不当引发的管路爆裂、气体中毒、溃砂等事故风险,保障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