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汽蚀现象原因及吸入高度》讲解了离心泵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汽蚀现象的机理、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描述了影响汽蚀的关键因素如吸入压力、液体温度和泵安装高度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当泵进口处压力低于或等于液体在当前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液体会发生局部汽化,形成气泡,这些气泡随液体进入高压区后迅速破裂,造成局部高压冲击,导致叶轮等金属部件表面出现裂纹、剥落,并伴随噪音和振动。同时,活泼气体如氧气还会加速金属的化学腐蚀,加剧材料损伤。该现象会显著降低泵的流量、扬程和效率,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为避免汽蚀,关键在于合理确定泵的安装高度,尤其是输送高温易挥发性液体时更为重要。文中通过具体公式展示了如何计算允许吸上真空高度Hs并进行工况换算,提出了Hs1的经验修正方法,考虑了大气压Ha与饱和蒸汽压Hv对实际安装高度的影响,并以实例说明了输送20℃清水与80℃热水时安装高度的不同计算过程。结果显示高温条件下Hs1大幅下降,安装高度可能为负值,表明泵需置于液面以下才能安全运行,强调了汽蚀余量Δh在油泵选型中的重要性。
《离心泵汽蚀现象原因及吸入高度》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给排水工程、制药化工以及暖通空调等涉及流体输送系统的行业领域。尤其适用于从事离心泵设计选型、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相关技术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于需要处理高温、易挥发液体(如热水、汽油、液态烃类)的生产系统,本文提供的汽蚀判断依据与安装高度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大专院校中学习流体力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也可将其作为教学参考材料,用于深入理解离心泵工作特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