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阀门高温工况》讲解了在炼油厂等高温工业环境中,针对不同温度等级的阀门材料选择、应用范围及技术要求。《管线阀门高温工况》描述了从亚高温到高温Ⅴ级共六个温度等级的阀门分类及其适用条件。亚高温阀门适用于325~425℃的工作环境,根据介质类型分别选用碳钢或抗硫腐蚀不锈钢,常见于常减压和延迟焦化装置。高温Ⅰ级(PI级)工作温度为425~550℃,主体材料为以CF8为基础的耐热钢,强调PI级是特定术语,涵盖高温不锈钢概念,即便WC6、WC9或C5在此温度段使用也不能称为PI级。高温Ⅱ级(PⅡ级)运行在550~650℃,主要用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采用CF8基形的强化型耐热钢。高温Ⅲ级(PⅢ级)工作温度为650~730℃,应用于大型重油催化裂化系统,材料为CF8M基形的中碳铬镍钼稀土钛钽强化钢。高温Ⅳ级(PⅣ级)范围为730~816℃,材料包括CF8M基形合金以及F310、F310H等高耐热不锈钢,此温度上限源于ASME B16.34标准规定,并因钢材接近锻造区间而不宜承受高压冲击。高温Ⅴ级(PⅤ级)指超过816℃的极端工况,需依赖隔热衬里或冷却结构设计来维持阀门功能,材料方面可根据实际需求选配如HK-30、HK-40等能在1150℃以下抗氧化的高温合金,适用于烟道插板阀或蝶阀,但不承受高压与冲击载荷。整个文档系统阐述了高温阀门材料随温度升高而逐步强化的技术路径,突出了工况环境、介质特性与结构设计对材料选择的综合影响。
《管线阀门高温工况》适用于石油炼化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阀门设计制造人员以及从事高温管道系统维护与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该文档尤其适用于在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延迟焦化装置、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等高温环境下进行设备选型、材料评估和工艺设计的相关技术人员。同时,对于从事高温阀门研发、检测认证及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企业和机构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该文件还可作为高校或培训机构在石油化工设备、过程安全工程等相关专业教学中的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温环境下金属材料性能变化与工程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