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数字化外固定系统应用规程TCI 1123-2025.pdf
-
资源ID:405140
资源大小:6.38M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医骨伤数字化外固定系统应用规程TCI 1123-2025.pdf
《中医骨伤数字化外固定系统应用规程TCI 1123-2025》讲解了中医骨伤科在现代科技赋能下实现标准化、智能化发展的具体路径,描述了一套集医学影像采集、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个性化定制与临床疗效评价于一体的数字化外固定系统应用完整流程。该规程明确了中医数字化外固定夹板的定义,即基于“动静结合”治疗理念,融合传统小夹板技术优势与数字制造技术的新一代动态外固定器具。文件构建了系统的分型数据库框架,涵盖骨折部位、形态、筋骨状态及固定强度四个维度,并通过部位-形态-筋期-强度的命名规则实现标准化分类。规程详细规定了基础解剖参数、生物力学动态参数和中医特色经验参数的采集方式和技术手段,包括CT/MRI图像AI分割、3D扫描、肌张力检测、红外热成像、柔性传感等多模态数据融合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智能设计软件驱动的个性化夹板生成流程,覆盖从医学影像获取、虚拟复位、夹板设计到3D打印生产的全链条技术要求。规程还强调了中医辨证思维的数字化转化,如将触诊“手摸心会”转化为振动频率分析、将肿胀程度通过图像识别量化,推动中医客观化与现代化进程。附录部分进一步细化执行规范、材料性能指标及载药缓释结构设计示例,增强了规程的实用性与前瞻性。
《中医骨伤数字化外固定系统应用规程TCI 1123-2025》适用于各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特别是设有骨伤科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民族医医院中的临床医师、康复治疗师及相关技术人员。该规程也适用于从事中医医疗器械研发、3D打印医疗产品生产、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开发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尤其适合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智能化、标准化发展的医疗科技公司和高等院校研究团队。对于参与骨科外固定装置设计、个性化矫形器开发或运动康复工程的专业人员而言,本规程提供了从理论依据到实操标准的技术支撑,有助于规范中医数字化夹板的设计、生产和临床应用全过程。此外,该文件还可作为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参考,提升医务人员对数字化诊疗工具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在保证中医特色治疗原则的同时,实现精准化、个体化的现代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