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北斗授时定位模组技术规范DLT2900-2025.pdf
-
资源ID:405254
资源大小:410.3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电力北斗授时定位模组技术规范DLT2900-2025.pdf
《电力北斗授时定位模组技术规范DLT2900-2025》讲解了电力行业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中对授时与定位模组的标准化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明确了该类设备在功能、性能、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和抗干扰等方面的核心指标。《电力北斗授时定位模组技术规范DLT2900-2025》描述了针对电力系统特殊运行环境设计的四类北斗模组的技术分类与应用场景,包括I类通用精度授时定位一体化模组、II类高精度授时定位一体化模组、III类高精度授时专用模组以及IV类高精度定位专用模组,并规定了不同类别模组对应的定位与授时精度等级。文件提出所有模组需具备标准的数据输出能力,如支持9600bps和115200bps波特率、采用BD 410004规定的NMEA协议或自定义帧格式输出定位数据,以及提供秒脉冲(PPS)信号与IRIG-B码等时间同步接口以满足电力系统时钟统一的需求。《电力北斗授时定位模组技术规范DLT2900-2025》还涵盖了环境试验要求,如高温、低温、恒定湿热、盐雾、低气压等条件下的工作与存储稳定性,确保设备可在复杂电网现场长期可靠运行;在电磁兼容方面引用多项国家标准,要求模组通过静电放电、辐射电磁场、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工频磁场及阻尼振荡磁场等抗扰度测试。同时文件强调防欺骗和抗干扰能力,依据DL/T 1100.5提出安全性要求,提升模组在关键基础设施中的防御水平。此外,文档建立了完整的检验体系,涵盖功能检验、性能验证、环境适应性试验、EMC测试等环节,并通过附录A提供了详细的检测项目对照表,实现对不同类型模组的差异化测试覆盖,为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和入网检测提供可执行的技术依据。
《电力北斗授时定位模组技术规范DLT2900-2025》适用于从事电力系统时间同步、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智能变电站、配电网监控、新能源场站控制等领域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该标准主要面向电力行业内参与北斗终端研发与集成的设备制造商、电力通信设备供应商、电网建设与运维单位,尤其是承担智能电网、数字电网建设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升级任务的技术部门。本规范同样适用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北斗授时定位模组的产品认证、型式试验和入网审查工作。由于电力系统对时间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尤其在同步相量测量(PMU)、故障录波、继电保护动作时序分析等场景中需要纳秒级时间基准,因此本标准也适用于涉及高精度时间传递的电力物联网终端、边缘计算单元及新一代调度主站系统的设计与选型过程。随着国家推动自主可控的时空体系建设,本标准还可指导发电集团、输配电企业及相关信息化承建单位在选用国产化北斗模块时进行规范化选型与性能评估,保障电力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