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石砌碹巷道维修伤人事故案例分析》讲解了2006年4月8日某矿巷修区在北下山二车场集中巷进行修碹作业时发生的一起顶板伤人事故。《料石砌碹巷道维修伤人事故案例分析》描述了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及作业背景,详细介绍了事故区域的巷道结构特征和施工技术条件,包括巷道为直墙半圆拱形石碹支护,修理段长度80米,采用风镐配合人工循环进尺1.0米的施工方式,并以架棚作为临时支护,最大空顶距控制在1.0米以内。文章系统梳理了施工流程,涵盖加固超前支护、扩帮出渣、砌墙、挑顶、审顶、立拱、砌顶、出渣及支护成型等环节。事故经过部分清晰还原了当日八点班的人员配置与任务分工,重点指出班长王某为图省事,违规安排用矿车接矸,在挑顶过程中站位不当,位于矿车与作业面之间,致使退路被堵,在顶板突然冒落一块尺寸为0.5m×0.4m×0.3m的矸石时无法及时躲避,最终被砸中导致大腿骨折。《料石砌碹巷道维修伤人事故案例分析》深入剖析了事故原因,指出直接原因为施工人员违规站在挑顶范围内的矿车前方且利用矿车接矸,严重违反操作规程;根本原因则在于现场管理缺失、安全监管不到位以及职工自主保安意识薄弱。文档还提出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强调必须保障挑顶作业退路畅通,禁止人员站在危险区域,严格执行“一人放顶、一人观顶”的联合作业制度,严禁使用矿车接矸,所有矸石须由人工装运,并要求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升风险预判与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管理。
《料石砌碹巷道维修伤人事故案例分析》适用于煤矿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巷道维修作业队伍及相关基层区队的技术与管理人员。该文档对从事井下巷修、支护施工、顶板管理等岗位的作业人员具有较强的警示教育意义,尤其适用于正在进行或即将开展石碹巷道修复、挑顶作业等高风险工作的班组。同时,也适用于煤矿安全培训部门作为典型事故案例教材,用于提升一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性。此外,煤矿安监人员、工程监理单位以及安全生产咨询服务机构可将其作为现场隐患排查和安全评估的参考依据,帮助识别类似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与行为风险,从而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