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醇基燃料使用安全技术指南》讲解了在餐饮场所(包括工地、学校、企业、机关食堂及酒店等)中使用醇基液体燃料的各项安全技术要求与管理规范。该指南系统性地规定了从基本安全原则到应急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措施,涵盖了质量标准、设施布置、储存方式、管道设计、灶具燃烧器配置、卸车操作流程以及人员培训和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民用醇基燃料使用安全技术指南》描述了醇基燃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 16663的要求,并明确禁止在文物古建筑内使用。其运输与安装需由具备危险化学品许可资质的供货单位负责,相关设备如燃料箱、管道、阀门等须符合国家检验标准。使用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现场处置方案,并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同时,该文件强调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燃料特性、防火防爆、中毒预防及疏散逃生知识。对于卸车作业,《民用醇基燃料使用安全技术指南》详细规范了静电防护、接地措施、防溢流控制、通讯工具禁用及现场警戒设置等内容,确保作业过程可控。储存方面要求采用金属密闭箱体,容量不超过1000升,设置防渗漏和液位报警装置,远离火源并与电气设备保持安全距离。在设备布局上,优先推荐室外设箱并满足防火间距,室内则需专用防火隔间。管道系统须使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配备自动切断阀与气体报警联动,防止泄漏引发事故。灶具需符合NY312标准且不得擅自改装。整个使用体系注重通风、标志标识张贴、危害告知及采购台账记录管理,形成闭环式安全管理链条。
《民用醇基燃料使用安全技术指南》适用于从事餐饮服务的各类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酒店餐厅等使用醇基液体燃料作为烹饪热源的场所。同时适用于供应、运输、安装及维护醇基燃料系统的企业,特别是涉及危险化学品经营与技术服务的相关单位。该指南也可供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消防机构及应急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和风险评估过程中参考执行。凡涉及醇基燃料采购、储存、输配、使用及应急处置的从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均应依照本指南落实安全责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防范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