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乌头分布遥感监测技术规范TZBXH 122-2025.pdf
-
资源ID:405381
资源大小:4.77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白喉乌头分布遥感监测技术规范TZBXH 122-2025.pdf
《白喉乌头分布遥感监测技术规范》讲解了针对白喉乌头这一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展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与标准操作方法。《白喉乌头分布遥感监测技术规范》描述了从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摄到地面验证的全流程技术要求,明确了监测时间应在白喉乌头盛花期即6月中旬至8月上旬之间,确保识别效果最佳。卫星遥感数据需满足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5米、重访周期不超过15天、具备近红外波段且云量控制在10%以下等基本条件,并利用航空影像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和分类分析,推荐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进行图像解译以计算发生区面积。对于更高精度需求的应用场景,标准规定了无人机遥感监测的技术细节,包括监测单元和监测点的科学布设方式,“五点取样”法设置长期监测单元和子监测点,飞行作业的安全和技术参数要求,以及基于随机森林、神经网络或决策树等监督分类算法的影像识别方法。其中强调以决策树分类为最优选择。标准还定义了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作为分类质量评价指标,要求总体精度不低于80%,Kappa系数不低于0.75,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²≥0.7)和均方根误差评估密度估算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规范提出应结合人工地面采样,在每个监测点布设5个10m×10m样方,采集实际植株数量并记录地理坐标,用于对遥感识别结果进行真实性检验与精度验证。该技术体系构建了“空—地协同”的监测模式,提升了外来入侵物种分布范围与种群密度动态监测的标准化水平。
《白喉乌头分布遥感监测技术规范》适用于从事生态环境保护、草原生物灾害防控、野生动植物监测及农业遥感应用的相关机构和技术人员。本标准主要面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的植物保护单位、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草原监理机构、环境科研单位以及无人机遥感技术服务公司等,适用于开展区域尺度下白喉乌头及其他类似高风险入侵植物的分布调查与动态监测工作。由于标准明确规定了卫星与无人机双平台数据获取、图像处理流程、分类方法选取与精度验证方案,因此也适用于遥感数据分析、生态保护规划和生物多样性管理领域的技术推广应用。此外,该规范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从事生态遥感、入侵物种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具有参考价值,为其提供了一套可操作、可复制的监测方法体系。本文件虽为团体标准且自愿采用,但因其科学性和实用性较强,可作为地方行业监管与防治决策的重要技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