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TZBXH 121-2025.pdf
-
资源ID:405384
资源大小:4.19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TZBXH 121-2025.pdf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讲解了针对突颊侧琵甲(Prosodes dilaticollis Motschulsky)幼虫危害的遥感监测全流程技术要求,涵盖监测实施、地面调查、数据处理、精度评价及成果制图等多个关键环节。该规范明确了在幼虫发育期(4月至5月)至少开展一次监测,并规定了监测样地布设标准:在历史常发区每隔3至5公里设置1公顷样地,每个样地内布置3到5个0.5米×0.5米的样方,间隔不少于100米,通过挖掘50厘米土层统计幼虫数量,结合附录B.1进行危害等级划分。规范详细说明了无人机与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方法,要求无人机影像用于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卫星数据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5米,具备近红外波段且云量控制在10%以内。影像预处理参照多项国家标准,利用航空影像处理软件完成辐射校正与分类建模,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70%样本用于模型训练,30%用于精度验证。精度评价采用混淆矩阵计算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要求总体精度≥80%,Kappa系数≥0.75。成果以县级为单位制作危害等级专题图,遵循相关地图制作国家标准。同时,规范对数据存储格式、命名规则、备份机制及档案管理提出统一要求,确保数据可追溯、可管理、可长期保存,形成从野外调查到遥感解译再到结果输出的完整技术闭环。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适用于从事农业、草原生态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相关遥感监测工作的专业技术机构与人员,尤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范围内开展草地昆虫灾害监测的植保部门、草原管理部门、环境监测单位及科研院所。本规范可指导各级植保站、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中心、遥感应用单位开展突颊侧琵甲幼虫危害的空间识别与等级评估,适用于利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植被胁迫状态反演的场景,也可为其他类似地下害虫或草地病虫害的遥感监测提供技术参考。相关技术流程对于需要将地面调查数据与遥感影像融合分析、实现病虫害精准制图与动态监控的项目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特别适合参与生态安全评估、重大植物疫情预警和数字农业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