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抗螨性鉴定技术规程TZBXH 136-2025.pdf
-
资源ID:405409
资源大小:2.28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玉米抗螨性鉴定技术规程TZBXH 136-2025.pdf
《玉米抗螨性鉴定技术规程TZBXH 136-2025》讲解了玉米植株对叶螨类害虫抗性水平的标准化田间鉴定流程与评价体系。该文件明确了适用于各类玉米材料(包括自交系、杂交种、群体和开放授粉品种)在自然发生环境下进行抗螨性鉴定的技术方法,旨在提升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比性。《玉米抗螨性鉴定技术规程TZBXH 136-2025》描述了从鉴定圃选址到最终抗性分级的完整操作流程,涵盖鉴定圃应设置于叶螨常发区域以保证自然感螨条件;鉴定材料需按统一规格种植,并设置抗螨与感螨对照品种作为参照基准;强调了重复性和随机排列原则以提高实验可靠性。文件规定叶螨种群应在温室或拱棚中提前扩繁,采用新疆优势种截形叶螨进行人工接螨操作,在玉米抽雄初期将带螨叶片置于植株中部叶腋处实现均匀接种。调查时间定于接螨后4至6周,即玉米蜡熟期,通过逐株观察记录植株下部至上部叶片的受害情况,依据五级九分法的螨害级别标准进行评分,具体分为1、3、5、7、9五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受害程度,从仅限最下部叶片受害到整株死亡。基于各材料平均螨害级别的计算公式,结合表2的抗性分级标准,将玉米材料划分为高抗(HR)、抗(R)、中抗(MR)、感(S)和高感(HS)五个抗性等级,形成科学、量化、可重复的评价体系。整个规程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兼顾环境安全与人员防护,为抗螨育种、品种筛选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玉米抗螨性鉴定技术规程TZBXH 136-2025》适用于从事玉米育种、植物保护、农业技术推广及相关科研教学的单位与技术人员,尤其适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新疆等叶螨频发区域的农业科研机构、种子企业、植保站和高等院校。该规程可为玉米新品种选育过程中抗螨特性筛选提供标准化试验依据,也可用于已审定或推广品种的抗螨性能评估,服务于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和抗虫品种布局规划。同时,适用于参与农作物病虫害抗性鉴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及质量监督部门,作为田间鉴定工作的技术参考。本标准虽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但其方法设计严谨、地域适应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可指导全国类似生态区开展玉米抗螨性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