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车辆智能弧焊生产线设计规范TCWAN 0157-2025.pdf
-
资源ID:406885
资源大小:2.57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轨道车辆智能弧焊生产线设计规范TCWAN 0157-2025.pdf
《轨道车辆智能弧焊生产线设计规范TCWAN 0157-2025》讲解了面向轨道交通车辆制造领域的智能弧焊焊接生产线的系统性设计标准。该文件明确了适用于转向架、车体等关键部件的智能焊接生产线在术语定义、系统构成、技术要求、试验检验及成熟度评价方面的统一规范。《轨道车辆智能弧焊生产线设计规范TCWAN 0157-2025》描述了智能焊接生产线的核心组成,包括智能装配监测、焊接单元、打磨单元、物流仓储、信息控制、生产执行(MES)、数字孪生仿真、网络通信以及安全防护等九大子系统,形成覆盖全生产流程的集成化架构。规范强调系统应具备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支持焊接参数自优化、过程自监控、质量自诊断和任务自调度等智能化功能。文件提出高柔性化设计原则,适应多品种、小批量混线生产模式,并要求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数据贯通,推动信息流与物流深度融合。安全性方面,规范依据GB/T 15706等标准构建人机协同环境下的网络化安全防护体系,确保设备与人员安全。标准还引入数字孪生技术用于布局仿真、虚拟调试与实时映射,提升设计可靠性与运维效率。在装备选型上明确机器人需满足高精度、高防护等级和长期可靠运行要求,焊接电源需具备网络通信与远程管控能力。同时提出了工艺模块库的建立要求,以标准化方式固化经过验证的焊接工艺参数包,提升工艺稳定性和切换效率。此外,规范涵盖试验方法与成熟度评价指标,为生产线的设计验收提供了可量化、可追溯的技术依据。
《轨道车辆智能弧焊生产线设计规范TCWAN 0157-2025》适用于从事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主机厂、零部件生产企业及自动化系统集成商,在进行智能焊接生产线规划、设计、建设与验收时作为技术指导依据。本规范尤其适用于承担动车组、地铁、城轨车辆转向架与车体结构生产的焊接车间进行智能化升级或新建产线的项目实施。同时适用于焊接机器人制造商、工业软件开发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遵循统一的技术接口与功能要求。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开展智能制造、焊接自动化相关课题研究时也可参照本文件中的系统架构与评价体系。由于规范融合了机械安全、电气控制、工业网络、数据管理、人机工程等多领域要求,因此也适用于机械、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跨学科协作中使用。该标准对于提升我国轨道车辆焊接制造的智能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一致性、实现生产过程可追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