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规范DB62T5132-2025.pdf
-
资源ID:407107
资源大小:1.93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6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湿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规范DB62T5132-2025.pdf
《湿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规范DB62T5132-2025》讲解了针对湿地生态系统中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技术要求与实施路径,明确了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调查监测方法、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措施、人为干扰管控手段以及应急处置机制。该规范强调以生态整体性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管理、公众参与和属地负责的原则,对湿地范围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关键栖息地提出分类分级保护策略。规范描述了野生动物种群动态监测的技术流程,包括样线法、红外相机布设、鸟类巡查记录等科学调查手段,并规定了数据采集、分析与上报的标准格式,确保监测信息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在栖息地保护方面,提出了植被恢复、水源保障、生态廊道建设等具体技术措施,特别关注因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或气候变化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问题,鼓励通过工程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提升生态承载力。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规范制定了分区管控方案,在核心保护区严禁非必要人为进入,在缓冲区和实验区则实行准入管理和行为约束,防止旅游、放牧、捕猎等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直接威胁。同时,文件建立了野生动物受伤、被困或疫病暴发等情况的应急响应机制,明确了信息报告流程、现场处置程序和救护单位职责。该技术规范还强调多部门协同机制建设,要求林业、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加强联动,形成保护合力。此外,规范倡导开展公众宣传教育,提升周边社区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推动建立志愿者巡护队伍。
《湿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技术规范DB62T5132-2025》适用于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湿地公园运营单位及从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技术服务机构。该规范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在开展涉及湿地项目的评估时作为技术参考,科研机构在进行野生动物监测研究时亦可依据其中的技术方法执行。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区域生态保护政策、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或处理野生动物保护突发事件时,可将其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致力于生态保护的社会组织、高校研究团队以及参与生态志愿行动的公众而言,本规范提供了系统性的技术指导与实践框架,有助于提升湿地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