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型混播草地建植利用技术规程TNAASS 133-2025.pdf
-
资源ID:407118
资源大小:753.6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放牧型混播草地建植利用技术规程TNAASS 133-2025.pdf
《放牧型混播草地建植利用技术规程TNAASS 133-2025》讲解了在宁夏特定生态条件下,放牧型混播人工草地从草种选择、播种建植、田间管理到放牧利用全过程的标准化技术要求。《规范》描述了适用于年降雨量400毫米、坡度不超过15度旱地环境下的技术实施方案。在草种选择上,明确提出采用耐旱、耐践踏且越冬性好的豆科与禾本科草种进行混播组合:豆科选用侧根型紫花苜蓿,禾本科推荐苇状羊茅、无芒雀麦和鸭茅。为保障种子质量与萌发性能,标准规定播前需对禾本科种子进行晾晒处理,豆科使用接种根瘤菌的包衣种子,并要求符合国家相关草种子质量分级和健康检测标准。建植环节强调土地准备的重要性,包括前一年秋季深耕、结合施肥与土壤杀虫处理、耙耱整平,并在播种前通过旋耕和镇压确保苗床平整。播种应在土壤含水量不低于12%或有效降雨后进行,可采用十字交叉法分次播种或一次性分行条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至3厘米,播后及时镇压。单位面积播种量明确为每667平方米苜蓿250克、混合禾草3000克,并限定最晚播种时间不得迟于初霜前60天,以确保安全出苗和越冬。进入田间管理阶段,重点提出出苗后植株高度达20至25厘米时进行一次刈割控草,留茬8至10厘米,抑制杂草竞争。自第二年起,在春季返青前实施追肥,施用磷、氮、钾复合肥,提高草地生产力。关于放牧利用,规程区分建植当年与后续年度的不同策略:建植年当牧草长至50厘米时方可开始放牧,降至15厘米即转入下一分区;第二年起则可在40厘米时启牧,留茬10厘米轮换,具体分区与载畜量应参照NY/T 1343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执行,确保可持续利用。
《放牧型混播草地建植利用技术规程TNAASS 133-2025》适用于从事人工草地建设与管理的农业技术人员、草业生产企业、畜牧养殖合作社及基层农牧推广单位,特别适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约400毫米左右的黄土丘陵区或低山缓坡地带的放牧型人工草地建植项目。该技术规程对草种选择、播种作业、施肥管理及科学轮牧提供了具体操作依据,适用于以紫花苜蓿与多种禾本科牧草混播为基础的生态型牧场、草畜一体化经营模式以及生态修复类草地工程。对于推动宁夏及类似生态区域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升放牧效率、改善土壤肥力和实现草畜平衡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技术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