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监测分析员》讲解了监测分析员在矿井安全监控与束管监测系统地面操作中的全面技术要求与安全管理规范。《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监测分析员》描述了岗位的主要危险源,包括数据失真、未按时分析气样、仪器操作不规范以及气体异常未及时上报等问题,强调必须通过规范化操作消除隐患。规程明确了适用范围,涵盖对安全监控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的运行监示、气体分析、设备维护及报表管理等职责,体现其核心职能的综合性与专业性。在上岗条件方面,要求人员须经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熟练掌握监控系统操作流程、煤矿安全规程中关于气体浓度的规定,以及气相色谱仪的原理与故障排除能力。安全规定部分突出了作业前危险源辨识、“手指口述”操作法的执行,并对环境温度、仪器标校频率、标准气体采购与储存提出严格标准,确保检测精准可靠。同时,对气瓶存放、搬运安全、气路检查及工作环境卫生作出具体要求。操作准备阶段强调交接班制度的执行与设备状态核查。正常操作详细列出了KSS—2000束管系统和KJ31N安全监测系统的启停步骤、软件使用流程、电力开关顺序以及计算机管理规定,保障系统稳定运行。规程还规范了关机程序、异常汇报机制和数据上传管理,突出全过程的安全可控性。收尾工作则要求关闭气阀、整理仪器与记录,实现闭环管理。
《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监测分析员》适用于从事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地面操作的专职监测分析人员,主要包括煤矿企业中的安全监测值班员、气体分析技术人员、监控系统运维人员及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该规程特别适合需操作气相色谱仪、氢气发生器、KSS—2000束管检测系统和KJ31N型安全监测系统等专业设备的技术岗位人员,为其日常操作提供标准化指导。同时,对于承担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检测任务,参与防火预测与预警分析工作的技术人员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煤矿安全管理部门、通风调度人员及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可依据本规程评估监测岗位的操作合规性与安全管理有效性。因涉及电气设备操作、高压气瓶管理和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内容,亦可供相关培训部门作为岗位技能培训教材使用,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切实保障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