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回柱放顶工安全操作规程》讲解了煤矿井下回柱放顶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要求,全面规范了作业人员职责、操作条件、准备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法。《规程》明确了回柱放顶工作必须由熟悉顶板管理与支护特性的专业人员承担,强调在初次放顶、结束放顶或顶板大面积不冒落等特殊情况下,须有区队领导、技术人员和安监人员现场监督指导。针对压力异常区域如断层带、破碎带和老巷等地段,《规程》要求必须在管理人员指导下进行回收作业。文档详细规定了作业前的质量检查标准,包括支护完整性、退路畅通性、特种支架设置以及降尘措施落实情况,任何一项不符合均不得开展回柱作业。《规程》确立了“先支后回”的核心原则,禁止提前摘柱和进入采空区作业,并明确分段回柱距离不得小于15米,必须自下而上、由采空区向工作面推进。多人协同作业制度被强制执行,一人操作、一人观察,且观察者不得兼任其他任务。对人工与绞车两种回柱方式,《规程》分别列出了具体操作步骤和技术要点,涵盖支柱卸载、梁件拆卸、材料码放及信号使用等内容。特别强调使用绞车时应避免钢丝绳并行运行,严格执行信号管理制度,“一声停、二声开、三声倒车松绳”,确保通讯准确可靠。同时还对难回支柱、压死柱、埋入底板支柱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技术性指导,严禁采用放炮方式强行回撤。整个规程突出安全优先、质量达标、流程清晰、责任到人的管理思想,为井下回柱放顶作业提供了系统化、标准化的操作依据。
《煤矿回柱放顶工安全操作规程》适用于从事煤矿井下采煤作业的回柱放顶工及相关管理人员,尤其适用于采用走向长壁开采法、急倾斜或缓倾斜煤层综采或普采工作面的现场操作岗位。该规程适用于煤矿生产单位的技术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区队管理层以及现场施工作业班组,在初次放顶、周期来压、顶板控制薄弱区域等高风险环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适用于煤矿安全培训教育机构作为岗位技能培训教材,用于提升一线工人对顶板事故预防、应急处置和标准化作业的认知水平。此外,对于工程监理单位、矿山救援组织及政府安全监管执法人员而言,本规程可作为监督检查和技术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煤矿回采过程中顶板管理工作依法依规、科学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