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规程DB15T4212-2025.pdf
-
资源ID:408588
资源大小:452.4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3.68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规程DB15T4212-2025.pdf
《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规程DB15T4212-2025》讲解了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沙地环境中密集流动沙丘的系统性治理技术标准与实施路径。该规程明确了适用于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的沙障建设、植被恢复、后期维护与成效评价全流程技术要求,聚焦于高密度、强流动性且植被覆盖率低于15%、年移动速度超过5米的沙丘类型。文件对沙地前缘防护采用了HDPE高立式沙障工程技术,详细规定了角钢固定桩的规格(30mm×30mm×3mm和40mm×40mm×4mm)、布设间距(每4米一根小桩,每60米一根大桩)、入土深度(120cm)及出露高度(180cm),并结合双股12号铁丝侧拉技术,确保结构稳定。在迎风坡治理方面,提出了“削高填低”的地形优化理念,利用自然风力实现沙体自平衡,并推广草方格、PLA可降解材料沙障以及HDPE网格沙障三种主流固沙方式。其中,草方格施工强调秸秆垂直埋设、中间入沙15–20厘米、两端翘起15–20厘米的技术细节;PLA沙障则注重生态可降解特性与现场填充成障工艺;HDPE网格沙障通过固定桩与“Z”字形铺设法增强防风效果。丘间低地治理依据附录表格进行差异化设计,植被恢复阶段强调地段选择应位于迎风坡底部至坡长三分之一区域,优先采用耐旱、抗风蚀植物种,播种时间宜选春季或雨季以提高成活率。此外,规程还涵盖了沙障后期维护频率、抚育管理措施以及成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一个涵盖工程、生物与管理多维度的技术闭环。
《密集流动沙丘治理技术规程DB15T4212-2025》适用于从事防沙治沙、生态修复、荒漠化防治及相关工程建设的政府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环境治理企业及项目实施单位。特别适用于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沙地开展流动沙丘综合治理工作的林业、草原、水利、气象、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本规程也可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企业在沙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生态防护与土地整治提供技术指导,同时为高校与科研机构在荒漠生态系统修复领域的教学研究提供标准化参考。相关技术人员、工程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以及生态保护政策制定者均可依据本规程进行科学规划与规范操作,确保沙丘治理工程的质量、可持续性与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