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客体—上层建筑系统》讲解了上层建筑系统的定义及其构成。上层建筑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的总和,主要由政党系统、国家系统和意识形态系统三个分系统构成。政党系统包括各政党组织及其活动,国家系统包括国家的政治、法律、行政制度及其设施,意识形态系统包括各种思想、文化、教育、道德、艺术、宗教等活动及其设施。这些分系统中,政党系统和国家系统主要体现政治关系,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系统主要体现思想意识关系,称为思想上层建筑。文中还详细阐述了上层建筑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政党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和活动以一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意识形态又要求建立相应的政党、国家制度,而这些制度一旦建立,又会反作用于意识形态。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上层建筑系统的特征,包括社会性与阶级性、传统性和继承性。社会性指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经济基础产生不同的上层建筑;阶级性指上层建筑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意志;传统性和继承性指上层建筑受到历史传统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且新生的上层建筑对旧的上层建筑有一定的继承性。
《安全管理客体—上层建筑系统》适用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安全管理人员、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对安全生产和上层建筑理论感兴趣的读者。本文有助于这些读者理解上层建筑系统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上层建筑系统中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意识形态来指导和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从而提高整体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