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氧焊入井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讲解了为确保施工安全而制定的具体措施。该文件详细规定了电氧焊入井作业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明确了施工前后的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文件指出,施工时需提前与通风部联系,并安排专职瓦检工;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岗标操作。氧气和乙炔瓶的运输需分车装运,确保安全捆绑且避免碰撞。施工现场必须有安检员监督检查,通风部派专职瓦检员跟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只有在瓦检员确认无瓦斯积存时才能作业。电氧焊作业前后10米范围内的井巷应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并保持湿润。工作地点下方需设置收集火星的设施,氧气、乙炔瓶间距必须大于5米,并与施工地点保持1米间距。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灭火器、灭火用沙及洒水管等设备。作业前指定一名安全员全程监视,发现违章坚决制止。完工后需冷却切割件,清理现场并观察一小时以上,确保无火种隐患后方可离开。气瓶必须及时升井,严禁在井下存放,割钢轨时所用的火种由专人保管。未提及之处,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相关规定。
《电氧焊入井作业安全技术措施》适用于煤矿及其他涉及井下电氧焊作业的企业和单位。它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在井下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的施工单位,尤其是对安全要求极高的矿山企业。该文件为施工人员、安全负责人、瓦检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了详细的指导,确保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范,预防事故发生。通过对施工前、中、后的全面管理,保障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顺利进行。此外,该措施也适用于监管部门,作为检查和监督井下电氧焊作业安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