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全人之家! | 帮助中心 安全生产文库,专业安全资料网站,助力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人之家
全部分类
  • 安全课件   操作规程 >
  • 安全管理   安全标准 >
  • 应急预案   事故案例 >
  • 安全教育   安全讲话 >
  • 安全资料   法律规范 >
  • 安全技术   安全视频 >
  • 安全文化   安全常识 >
  • 建筑安全   安全动态 >
  • 安全素材   精品资料 >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安全人之家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二氧化碳中毒与窒息事故两例.docx

    • 资源ID:89851       资源大小:13.4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免费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二氧化碳中毒与窒息事故两例.docx

    二氧化碳中毒与窒息事故两例二氧化碳,CO2,是无色气体,高浓度时略带酸味。工业上,二氧化碳常被加压变成液态储在钢瓶中,放出时,二氧化碳可凝结成为雪状固体,通称干冰。 职业性接触二氧化碳的生产过程有: 长期不开放的各种矿井、油井、船舱底部及水道等;利用植物发酵制糖、酿酒、用玉米制造丙酮等生产过程;在不通风的地窖和密闭的仓库中储藏水果、谷物等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灌装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亚弧焊作业等。二氧化碳中毒绝大多数为急性中毒,鲜有慢性中毒病例报告。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还可出现休克及呼吸停止等。经抢救,较轻的的病员在几小时内逐渐苏醒,但仍可有头痛、无力、头昏等,需二、三天才恢复;较重的病员大多是没有及时抢救出现场而昏迷者,可昏迷很长时间,出现高热、 电解质紊乱、 糖尿、 肌肉痉挛强直或惊厥等甚或即刻呼吸停止身亡。如需进入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场所,应该先进行通风排气,通风管应该放到底层;或者戴上能供给新鲜空气或氧气的呼吸器,才能进入。实例 1 1988 年 6 月 21 日下午 1 时 35 分左右,上海某酿酒厂 4 名农民工根据厂方布置清洗二车间成品仓库酒池。 金某先进入池内, 下到一半时,因感到气味呛人, 就从梯子爬出酒池, 去更衣室拿口罩。 范某 (男, 65 岁) 、叶某(男,63 岁)则戴了口罩下到酒池工作,另 1 名农民工沈某在池口打电筒照明。范刚用畚箕铲了一下,即昏倒在池内,叶也紧接着昏倒,沈见状呼救,此时厂方仓库保管员徐某等人闻讯赶到现场救人,徐下池后也昏倒,10 余分钟后,徐、叶和范依次被救出,急送至有关医院抢救,叶、范两人抢救无效死亡,徐经抢救后脱离危险。根据现场调查和临床资料,确认该起事故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为高浓度二氧化碳急性中毒伴缺氧引起窒息。现场调查发现,发生事故的酒池位于地面下,深 2m、宽 3m、长 6m ,池底有约 4cm 厚的酒泥。现场无防护设施,照明差,在救人过程中,酒池内已通过工业用氧气。对事故现场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一氧化碳、硫化氢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二氧化碳浓度为 72000ppm,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0000ppm)6.2 倍。当二氧化碳浓度为 1000000ppm 时,可引起人的意识模糊,接触者如不移至正常空气中或给氧复苏,将因缺氧而致死亡。二氧化碳达到窒息浓度时,人不可能有所警觉,往往尚未逃走就已中毒和昏倒。在救人过程中已通过氧,且在事故发生后二十多小时,酒池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仍高达72000ppm,因此,事故发生时二氧化碳浓度极有可能达到或超过1000000ppm。酒池内存在高浓度二氧化碳, 主要原因是酒池内有醋酸菌, 在其作用下,酒池内残存的葡萄酒可分解为醋酸,醋酸进一步分解为二氧碳和水。而厂领导、职能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都未意识到这一职业危害因素,对清洗酒池未制订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在清洗酒池时,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厂领导不重视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认为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不属于厂方负责,致使农民工缺乏起码的劳动安全卫生保障。农民工进厂前未进行就业前体检,平时也无任何健康监护制度,使年老体弱的农民工从事有一定危害性的工作,导致这场事故的发生。实例 2 1996 年 5 月 20 日 14 时, 上海某刃具厂精工车间操作工用氧气-乙炔切割钢板时,点火后突然出现回火,火势引起放置在车间边一间面积约 15m2 房间内的乙炔钢瓶发生燃烧。 这时车间内的 20 多位职工纷纷前去救火,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随后用 1211 灭火器灭火,在整个抢救灭火过程中有 3 位职工感到气急、胸闷,14 时 30 分送医院,诊断为中毒窒息反应。事故原因:灭火时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以及乙炔起火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加上车间面积狭小,导致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增高,空气中氧气含量降低,职工在抢救灭火过程中,缺乏对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和防火安全知识。

    注意事项

    本文(二氧化碳中毒与窒息事故两例.docx)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安全人之家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安全人之家(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VIP会员
    加入vip,免费下载文档!
    微信客服
    服务号
    意见反馈
    点击发送邮件给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