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化工厂煤气中毒》讲解了1959年6月6日太原化工厂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7人中毒、3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该事故发生在停蒸汽工作过程中,因调度员徐某与三工地人员沟通协调不当,导致8B3A线回水管路操作失误。具体表现为:11时开始拆卸盲板后,水和蒸汽外泄,而72#水井阀门未关闭,使得韩某等下井人员遭遇高浓度一氧化碳气体。尽管后续救援人员使用防毒面具进行救助,但因井内一氧化碳浓度极高(CO为54),M型过滤式防毒面具未能发挥作用,最终导致多人中毒甚至死亡。事故原因分析指出,根本原因是基建隐患所致,即中央试验室地下煤气管道施工质量差且未经水压试验,在回填土压力作用下从焊接处断裂,大量煤气泄漏并渗入管沟扩散至相关水井,加之厂领导对前期安全技术科提出的整改意见未予重视,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漏气问题,以及下井职工未按规定佩戴合格防毒面具,最终酿成惨剧。
《太原化工厂煤气中毒》适用于化工企业,尤其是涉及煤气管道铺设、维护及检修作业的企业。这类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营中需高度关注煤气管道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同时,该案例也适用于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提醒他们在面对类似危险环境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并正确使用防护设备,以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此外,对于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决策的管理层而言,本案例强调了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信息的重要性,不能忽视专业部门提出的安全建议,以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和企业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