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维修安全措施》讲解了在巷道出现顶板或帮压力增大、脱皮掉块及变形严重的情况下,必须及时采取的维修措施。巷道若需停产维修时,强调维修地点以内严禁有人,并要求提前备足抢险物料。文件指出,维修工作进行时,应在所维修地段及前后5米范围内打超前顶柱(或托梁)加固,以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同时明确,维修顺序应遵循由外向里的原则。文件还提到,在维护维修过程中,要保护好风筒、皮带、管线和电缆等设施,确保这些设施在维修点前后至少5米范围内得到妥善保护。每道工序都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观察,确保自保互保措施到位。此外,文件规定维修地点以外20米范围内的杂物必须清理干净,保证退路畅通。维修人员数量不得少于3人,并指定一名安全负责人统筹协调。文件特别强调,在维修期间,任何人不得随意通过施工地点,确需通过者,必须事先与施工人员沟通,在确认安全且获得同意后才能通行。
《巷道维修安全措施》适用于煤矿及其他矿井行业,尤其针对那些存在巷道顶板或侧壁压力较大,容易发生变形或脱落情况的企业。该文件为从事巷道维修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了具体的安全指导和操作规范,确保维修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避免因巷道维修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它不仅适用于日常维修作业,也适用于紧急抢修情况,帮助相关人员有效应对各种复杂的地下环境,保障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