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讲解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该矿生产技术部于2014年6月16日至17日对煤矿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粉尘、噪声及毒物等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系统监测。报告旨在检测和评价工作场所中这些危害因素的浓度与强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审查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防护设施的有效性。依据包括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多项法律法规及标准。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NOX、H2S、CO、煤尘和噪声等,并详细描述了化学因素(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氧化物、粉尘浓度及其游离SiO2含量)、物理因素(生产性噪声)以及气象条件(气温、气压、湿度、风速)的监测内容。对于各类因素,报告规定了具体的测试方法,例如硫化氢采用对氨基二乙替苯胺比色测定法,氮氧化物使用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测定法,一氧化碳则通过AT INST型检测仪直接测定分析,粉尘浓度利用滤膜称量法测量,粉尘游离SiO2用焦磷酸法分析,粉尘分散度以滤膜溶解涂片法测定,而生产性噪声则借助AWA5633A声级计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监测。此外,还介绍了气象条件的测定方式,并强调了采样点的选择依据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确保现场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后,报告展示了关于NOX、CO和H2S在不同工作地点的具体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未超出法定限值。
《煤矿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适用于从事煤矿开采及相关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工程师、职业健康专家以及一线工人。它为上述人员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他们了解井下作业环境中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指导如何正确执行职业病防治措施,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为制定和完善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提供参考,保障企业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升整体安全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