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处理化验工安全操作规程1化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业务,工作态度认真,操作要领标准化。2化验用易燃易爆强酸强碱有毒物品要实行定置定人定责保管。3化验室内所有电气设备应绝缘良好。4药品配置一定要按操作.
-
轮胎式集装箱龙门吊起重机安全操作标准1.适用范围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通则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本标准还规定了轮胎式集装箱龙门吊起重机的安全操作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持有轮胎式集装箱龙门吊起重机操作证的司机,按设.
-
气瓶储存安全操作规程储存气瓶的库房应有专人管理,要有管理制度,明显处设置安全标志牌,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应置于专用库房储存,仓库应符合规定。气瓶库房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它热源;仓库内应通风干燥.
-
二氧化碳储槽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所用储罐的结构及储存物料的化学性质及防护急救常识。进料之前必须做如下检查:1阀门是否完好,开或闭是否正确;2液位计及防护套是否完好或液位显示是否正确灵敏可靠;防.
-
密闭炉配电工岗位安全规程1 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操作规程,防火规程厂纪厂规各项规章制度。2 严格遵守密闭炉岗位通用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3 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穿劳保服,戴安全帽,穿劳保鞋。帽带系好,衣扣袖扣.
-
钢瓶充装前后检查操作规程1气瓶充装前,应设专人对气瓶进行检查,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先进行处理,否则严禁充装。钢印标记颜色标记不符合规定及无法判定瓶内气体的。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瓶内无剩余压力.
-
气瓶检验安全规程 从事气瓶检验人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检验气瓶的资格证书后方可工作。对在用的气瓶必须进行定期技术检验工作。气瓶每三年检验一次,发现有严重腐蚀或严重损坏时还应提前进行检验。检验气瓶前.
-
车间龙门吊车安全操作规程吊车工应了解或掌握龙门吊车的性能。开车前,吊车工就应检查吊车及轨道的各部位零件有无不正常现象,螺丝有无松动等。3铁轨上有无其它物品影响吊车行走,如有及时清理。4检查各减速机油箱.
-
磁力起重器安全操作规程一磁力起重器的使用方法1操作者应熟悉磁力起重器操作规程及工作原理。2使用前应做好磁力起重器的安全检查和清洁工作。3操作行车,将磁力起重器移到被吸工件的重心位置上。4将手柄从释放位.
-
电葫芦工岗位操作规程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执证上岗。2工作前应对吊车的主要部件及各个装置进行认真仔细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操作,对长时间停止使用或新装吊车,在使用前应时行试车,并认真检.
-
固定贮罐安全运行操作规程运行前准备1固定贮罐第一次罐装或检修后第一次使用时,必须抽真空。真空度应达到 650 毫米汞柱,或罐内含氧量小于 3。2贮罐应按实际容积和存入介质本站为丙烷丁烷和丙烯等丁烯混合.
-
液氯气瓶槽车充装安全操作规程一 氯气瓶卸车1卸车过程中的外观检查,卸车工在卸车过程中要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以下不合格不得卸车:瓶阀易熔塞上紧后丝扣不足三扣的;瓶嘴阀杆有断裂的;瓶体温度超过的;公司液氯销.
-
锅炉辅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辅机试转的要求:1.1.必须接到辅机试转的通知,并有检修或安装负责人在场配合,方可进行辅机试转。1.2.新安装或改造设备必须接到通知,且现场核对正确后方可进行试转。1.3.辅.
-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1.作业前检查设备的完好性,按下总控制按钮,进行相应的试灯试报操作,发现有问题隐患时必须及时处理反馈和报告。2.学员在开车时,必须集中精力,认真操作。当起重机运行时,禁止打.
-
燃气热水锅炉安全运行操作规程一锅炉运行的首备条件:1必须有质检部门签发的锅炉使用登记证和质检锅检所检验部门签发的锅炉定期检验合格证。2必须有符合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行记录。3司炉工.
-
闪速熔炼炉炉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 排渣和排铜的准备a.排铜排渣时,穿好隔热服工作鞋,戴好防护面罩,厚布手套。b.加强标准化点检,按要求检测两炉的液面和铜渣温度,并作记录。c.加强铜渣流槽和水套的冷却水.
-
高位叉车安全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省市级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有效资格证件,方能上岗。严禁无证人员动用叉车。2 高位叉车配备有可移动的准许工作台,则可在特殊例外情况下允许驾驶员委托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台.
-
压力管道试压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压力管道试压安全技术操作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压力管道试压安全技术操作。2 安全技术操作要求2.1 管子磅压2.1.1 进行管子磅压操作,操作者必须经体检和安全技术.
-
行车操作规程一起吊前,检查行车的起吊机构和运行机构,并确认吊具牢固可靠后,方可使用行车;二起吊时,先点动行车的升降机构,将重物稍微抬起,观察起吊物是否有下滑现象,正常后再提升重物,行车运行时,正常起吊.
-
低温绝热液氧瓶充装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 1:充瓶员应按规定佩戴防冻手套带有面罩的头盔穿防砸皮鞋和防冻服;2:每班充装前,首先校对充装秤的0位;3:检查充装秤的校验有效期及其静电接地导线连接是否良好;4.
-
起重机库内吊安全操作规程第一条 认真执行起重机一般安全守则及汽车驾驶的有关规定。第二条 行驶前:1检查轮胎气压是否正常。2行驶前,吊臂完全缩回,并处于吊车正前方水平位置,吊钩升起,并用封钩绳将其固定,.
-
塔吊起重机顶升拆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顶升前必须组成作业班组,确定合格人员担任指挥,技术主管,操纵司机,电盘监管电工,液压系统监管,紧固件操作工,安全员。非操作人员不得在套架操作台上。操作人员必须装备工.
-
电动葫芦式起重机操作规程1开始作业前的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持证操作。2做好必要的安全检查和准备工作。对长期停止使用的葫芦式起重机,重新使用时,应按规程要求进行试车,认为无异常方可投入使用。3开始作业前应.
-
DMF 回收安全操作规程一开车准备1.确认粗 DMF 贮罐 V 一 101 的存液量。2.将开车时间事先通知各有关单位。3.检查循环冷却水系统,调节各冷却水阀门开度,调配好各设备用水量分配。4.检查压.
-
炉前安全操作规程1 出铁渣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经值班工长同意后方可进行出渣铁操作。2 清理渣铁沟内残渣时,不准站在沟内操作。3 禁止跨越铁沟,处理铁口及出铁时,铁口正对面及铁沟内不准站人,4 操作泥.
-
塑料管道安装安全注意事项1凡是从事管道安装工作的人员应执行国家行业有关安全技术规程。2新工人,应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教育,没有经过安全技术培训教育的不得上岗施工,对本工种不熟悉的人不得独立作业。3凡编制施.
-
汽化冷却与废热锅炉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和用具,对作业信息作业环境作业对象进行全面确认,发现隐患及时排除。2停炉检修时要对汽包内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进入汽包检查前,要用盲.
-
废热锅炉操作规程一锅炉的正常运行1.锅炉的调节1平稳运行,维持正常水位。2保持正常的汽温气压。3控制正常的炉水磷酸根含量和碱度。4保持正常的出口炉气温度。2.经常注意汽包水位计指示,水位指示应一致,如.
-
氧气乙炔二氧化碳钢瓶使用安全操作规程一使用方法:使用前检查连接部位是否漏气,可涂上肥皂液进行检查,调整至确实不漏气后才进行实验。使用时先逆时针打开钢瓶总开关,观察高压表读数,记录高压瓶内总的二氧化碳压.
-
瓶装氧气充装安全操作规程1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在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2000年版 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中的有关规定。2待充气瓶空瓶只准从经过入厂登记和初检合格的气瓶中合格区提.
-
内燃叉车操作规程一基本需求:内燃叉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取得操作证方可操作,并应熟悉本机性能结构传动系统,穿戴好防护用品。下面详细讲解内燃叉车操作规程。二开车前的准备:1应检查转向系统拉杆接头处有无松.
-
低温液氧泵操作规程一准备工作 1调节皮带松紧度,并转动大皮带轮,观察有无卡住现象。2检查泵传动箱内的油位应略高于导轨面。3检查各管路接头处连接是否可靠,密封性是否良好。5低温液体泵的预冷:稍开泵进液阀.
-
工贸企业车用气瓶安全操作规程一气瓶充装控制1坚持将车用气瓶充装分生产过程监控充装前检查充装过程控制充 装后复检四大环节。2生产过程六不放过1站区工艺管道漏气;2天然气压缩机有故障;3脱水装置不能正常工.
-
手动液压叉车操作规范1目的规范车间手动液压手动液压叉车的安全操作,避免机械伤害的发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保障设备本身的安全。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车间手动液压叉车使用的人员。.
-
电梯安全操作规程范例一在开启电梯厅门进入轿厢之前,必须先确认轿厢是否停在该层。二每日开始工作前,须将电梯上下行驶数次,检查有无异常现象。检查清理厅轿门地坎有无异物。三轿厢运载的物品不得超过电梯的额定载.
-
园区电梯操作规程1在电梯机房打开电梯电源总开关,并送上电梯轿厢照明电源。2用钥匙打开轿厢内控制面板操作盒,将操作盒内选择开关打至 FAN,LIGHT,RUNM,NORMAL,MDOOR,AUTO 位置.
-
塔机顶升安全操作规程1顶升前应注意:1 顶升前要把加的标准节一个个摆在大臂下面。2 调整好爬升架导向轮与塔身之间的间隙,以 23mm 为宜。3 放松电缆长度略大于总的爬升高度。4 在油缸开始运动前,必.
-
锅炉司炉安全操作规程1操作汽水阀门要缓慢,送汽前管道要充分预热,避免发生水击现象。2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每月必须进行一次检查和校验,作好记录。3冲洗水位计时要戴手套,脸部不准正对水位计,以防玻璃板炸裂伤.
-
龙门吊机桅杆吊机电动葫芦安全操作规程1龙门吊及桅杆吊机上平台应设 1m 高的防护栏杆或挡板,操作人员应从专用梯上下。2两机同时作业,相距间距应不少于 3m。3起重机台驶近限位端时,应减速停车。4作业中.
-
有机热载体锅炉操作规程1.升火前的检查和准备。1检查内容:包括密封情况,受压元件有无裂纹渗漏或变形等,隔热层有无破损,燃烧器是否正常,各相关阀门开启位置是否正确,各安全附件仪表及自控装置是否符合规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