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2部分:海洋SCT9102.2-2007.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2部分:海洋SCT9102.2-2007 渔业 生态环境 监测 规范 部分 海洋 SCT9102 2007
- 资源简介:
-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2部分:海洋》讲解了海洋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的详细流程与技术要求,涵盖监测项目、采样方法、样品保存运输、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该规范描述了在进行海洋环境监测时,需要对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参数进行全面考量。对于物理参数而言,如水温、盐度、透明度等,这些基础性指标是了解海域基本状况的关键因素。对于化学参数,包括溶解氧、pH值、营养盐类等,则直接关系到海水质量及其是否适合渔业生物生存。生物参数方面,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等群落结构组成和数量变化,反映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此外,文件还强调了监测点位布设原则,需根据海域功能区划和污染源分布科学合理地确定采样位置,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同时,明确了不同监测项目的频率,以便及时掌握环境动态变化情况。针对样品采集工具的选择和操作规程,提供了具体指导,保证样品采集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关样品保存和运输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温度控制和时间限制,防止因外界条件影响而导致样品性质改变。实验室分析部分,规定了仪器设备校准、试剂配制以及分析方法标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在数据处理上,要求采用统一的数据审核机制,对异常值进行有效识别,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2部分:海洋》适用于从事海洋渔业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环境保护部门、渔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可依据此规范开展研究工作,获取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为学术研究提供坚实基础;环境保护部门能够按照规定实施监督管理职责,确保海洋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渔业管理部门借助该规范制定合理的渔业政策,保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企业则遵循要求组织生产活动,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责任,共同维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