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HJ 1352-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空气 颗粒物来源解析 基于手工监测的受体模型法监测数据处理与检验技术规范HJ 1352-2024 环境 空气 颗
- 资源简介:
-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讲解了如何运用受体模型法,通过手工监测数据来进行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来源的分析和解释,旨在规范处理过程和技术检验要求。具体包括从获取污染源样品与环境受体样品的监控数据开始直至进行受体模型计算这一整个流程中的技术规范与操作标准,以及采用手工采样加实验室分析的途径确定颗粒物的具体构成及其浓度。同时介绍了多种引用文件以支撑具体分析步骤,这些引用文件涉及到环境空气质量检测的不同方面如PM10及PM2.5重量测量方法等化学成分检测,还有各类重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以及水溶性阴阳离子检测的技术规范。此外,还对相关术语和定义作了阐述,特别是“污染源化学成分谱”、“受体化学组成”、“化学质量平衡模型”、“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等关键概念做了明确说明。在监测数据处理上,按照特定技术标准实施样本采集,并根据颗粒物质量浓度来选择适合的质量评估方法,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为了使最终数据有效,还需遵循严格的检验程序确保数据符合受体模型的假设条件。这为我国提供了一个科学严谨的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基础。
《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适用于环保行业的技术人员及科研机构的相关人员,特别适合于从事空气质量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单位及个人参考使用。其主要内容聚焦于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政策制定和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尤其在应对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颗粒污染物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制定精准化和定量化的污染减排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在环境监测站或科研院所中开展研究工作、参与环境管理决策过程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此标准的支持。它对于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aqrzj.com/doc/32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