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DB11T2175-2023.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质量 监测 网络 建设 技术规范 DB11T2175 2023
- 资源简介:
-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讲解了构建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具体规定,包括地面和遥感监测网络的架构、构成及其相应的数据管理模式。该文件明确了生态质量及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术语与定义,并强调通过不同高度层的监测手段(航天、航空和地面)以及地面固定样地等多元方法,来获取对各生态系统要素全面了解的数据。具体来讲,地面生态监测站负责长时间周期内的自动或人工采样以揭示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发展变化。而为确保更广覆盖和细致探测,还利用人造卫星等进行大范围监测,同时用飞机和无人机等执行特定地区任务,在低空提供高分辨率观测结果。地面传感器则布置于塔台、车辆或者其他支撑结构上,用来捕捉近地面的信息。监测指标方面,文中指出这些需精准描述生态系统的各项特质,确保能够科学地反映出自然环境内部的多样性、稳定度和复杂水平。为了便于操作者理解并运用这些标准,文中提供了详细的图表附录资料,用于解释各种类别的监测目标设置和实现办法。
《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适用于生态环境监管领域,尤其是涉及生态评估与规划管理的部门和技术服务组织。它不仅针对森林、湿地这样的自然保护区,也囊括了城市的绿化带和其他类型土地上的植被状况调查,旨在帮助专业人员设计有效的生态监测方案,并确保相关措施符合国际和国家环保要求。这一标准为各级环境保护机构实施具体行动计划提供了一套完善的技术指导体系,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依据详实的规则框架进行合理的监测布点选择和数据分析。因此,任何需要了解或执行生态监测项目的专业人士都应当熟悉并遵循本规范中的各项指示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