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2部分:整地DB61T1824.2-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2部分:整地DB61T1824.2-2024 山区 造林 技术规范 部分 整地 DB61T1824 2024
- 资源简介:
-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2部分:整地》讲解了适用于白于山区的集雨造林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技术和要求。此文件涵盖了从基本要求、整地时间到具体整地方式如鱼鳞坑、水平沟以及反坡梯田等的不同方面,提供了详尽的标准和技术细节。文件规定黄土区整地应尽量选择在秋季或雨季进行,而对于沙区,则建议随造随整;对于立地条件差、地貌破碎、无法机械作业的地方,使用大、小鱼鳞坑来实现土壤固定。这些鱼鳞坑有特定的规格及配置规则:品字形分布且其大小与栽植植被相关,乔木的栽植密度大约为每667平方米42至83株;灌木的则为111到133穴。此外,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段可以采用宽度为2米不限长并沿山转折的水平沟设计,同样具备明确的设计参数与栽植树木的数量要求。而针对较缓坡度的完整坡面地区,在机械化便利前提下可以选择建设反坡梯田来提高土壤和水源管理效能,并提出了具体行距及梯宽的要求。
《白于山区集雨造林技术规范 第2部分:整地》适用于陕西省内特别是白于山区域范围内计划实施集雨造林项目的林业工作者、环境保护部门及当地居民等人群。这一标准旨在为在特殊地理环境下的植树造林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引和支持。通过遵守此规范中描述的技术流程与细节指标,相关从业者可以有效应对干旱、半干旱区域特有的土地侵蚀问题,并增强森林覆盖率与质量。同时,该文件对于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科学家及从事农业灌溉工程的研究者也有参考价值。此外,希望在当地推广此类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助力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深入了解和借鉴该指南提供的专业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