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化土地治理生态效益监测规范DB51T3220-2024.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沙化 土地 治理 生态效益 监测 规范 DB51T3220 2024
- 资源简介:
-
《沙化土地治理生态效益监测规范》讲解了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3220-2024的详细内容,包括文件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监测指标及具体监测方法。该规范旨在为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区提供系统的生态效益监测技术要求,确保治理后的生态效益能够被科学准确地评价。文中列举了一系列关键术语,如沙化土地、盖度、草原毒草等,并明确了监测应遵循的原则:规范性、可操作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文件规定了多项监测指标,涵盖植被状况(植物群落特征、灌木和草本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毒害草特征、固土保肥(土壤风蚀量、土壤氮磷钾及有机质流失量)以及水源涵养和固碳释氧等方面。监测时间定于每年特定月份,以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附录部分提供了沙化土地生态效益监测样地观测记录表,作为资料供参考使用。
《沙化土地治理生态效益监测规范》适用于甘孜、阿坝等川西北地区的沙化土地治理工程区,尤其是那些正在进行或已完成治理项目的区域。本规范不仅为地方政府部门提供了指导,也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提供了技术支持。它有助于确保沙化土地治理项目的生态效益得到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估,为后续政策制定和资源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此外,该规范还适用于参与沙化土地治理项目的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监测工作,提高项目透明度和社会认可度。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