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B15T2222-2021.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播种 育苗 技术规程 DB15T2222 2021
- 资源简介:
-
《杨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讲解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中关于杨柴播种育苗的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文件描述了育苗过程从选址到苗木出圃的一系列技术要点,涵盖了地块选取、整地处理、种子预处理、具体播种方法以及后续的田间管理和灾害防控等多个层面的详细指导。其中明确规定了育苗地块需具有便利的交通、充足阳光及优良排水条件,建议使用砂质土进行播种。规程也提出了细致的整地流程,在施肥消毒的基础上强调了深翻、作床等环节的操作方法。另外,《杨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明确了播种时间应安排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下旬之间,并就具体的播种量和行距进行了标准化规范。针对苗期管理阶段,文中对灌溉、施肥、除草松土等方面提出了精准的要求,尤其指明了不同生长阶段尿素施用量及越冬管理方式。与此同时,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详细列举了蚜虫、金龟子、灰斑古毒蛾、鼠害等情况下的科学应对措施。此外,文件还对苗木分级、贮存运输等细节做了清晰说明,从而保障了杨柴苗木质量的整体优化。
《杨柴播种育苗技术规程》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地区内的林业生产部门,尤其是在涉及塔落岩黄芪(Hedysarum laeve Maxim.)、蒙古岩黄芪(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及山竹岩黄芪(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种植和繁育的企业或单位,可用于具体指导杨柴的播撒、栽培以及后期的管理维护工作。这一标准同样适合生态修复机构、绿化工程公司等相关组织应用,用以提升育苗成活率,规范造林活动中的苗种供应体系。同时,各类林场技术人员及农民群体也可据此执行更科学化的培育计划,确保符合区域生态保护要求并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