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地生态气象站自动观测仪配置要求DB15T2913-2023.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陆地 生态 气象站 自动 观测 配置 要求 DB15T2913 2023
- 资源简介:
-
《陆地生态气象站自动观测仪配置要求》讲解了针对陆地生态气象站自动观测仪器的详细技术规范、设备功能以及配置方法,内容涵盖了系统设计范围、引用标准及术语定义,对区域级和地块级生态气象观测进行了详细说明。《标题》描述了气象观测站的设计理念和技术要求,强调其在气象数据收集、生态环境监控中的关键作用,明确规范了用于陆地生态气象观测的各类仪器的配置细节。此外,《标题》还特别界定了“区域”“地块”“生态场景信息”“裸温”等重要概念,并规定生态气象站的主站、子站和辅助水土环境站的功能分工与技术参数。例如,区域级生态气象观测主站负责群落层次的声像信息、常规气象要素的采集;而地块级生态气象观测子站则侧重于生物种群层次的具体数据获取。同时,《标题》指出需配置无线通信、供电以及防护设备以保障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独立运行能力。通过引用GB/T 191、GB/T 3370等多份标准化文件,《陆地生态气象站自动观测仪配置要求》确保了整个陆地生态系统气象监测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与规范性。
《陆地生态气象站自动观测仪配置要求》适用于从事陆地生态气象观测领域的专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气象工程师、环保监测工作人员以及农业气象研究工作者。这一标准主要服务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他地区的生态气象观测站规划者与建设者,可用于指导生态气象站的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此外,本文件的内容也适应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的生态监测研究活动时作为技术参考,同时也为农林牧业、防灾减灾等部门提供支持。无论是自然保护区、农田、还是森林草原等地域类型,均可参照此文档实施精准气象探测与生态特征记录,以提高陆地生态与环境的管理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