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纺织品12种异味化合物的测定DB44T2128-2018.pd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纺织品 12 异味 化合物 测定 DB44T2128 2018
- 资源简介:
-
《纺织品 12 种异味化合物的测定》讲解了一种采用吹扫捕集热解析-气相色谱质谱法(P&T-TD-GC/MS)来定量分析纺织品中12种特定异味化合物的检测方法。此标准适用于各种纺织产品,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识别并准确测量如甲苯、己醛、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多种异味物质含量的技术手段。文件强调,该标准并非覆盖所有已知可能存在的异味化学物,但为行业首次提供了可以对部分常见异味化合物进行精确量化分析的方法指南。 《标准》描述了从材料准备到结果计算整个过程的操作流程,包括所需试剂的选择、空白样品的制备以及取样的要求等细节。其中明确规定使用的试样应来自同一批次且具有代表性,且试验前不得经过任何处理;同时,推荐使用特定规格的玻璃或金属容器密封保存样品以防止污染。实验过程中采用了混合标准储备液与工作溶液,并通过一系列严格配比步骤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性。此外,《标准》也详尽列出了吹扫捕集系统和GC-MS仪器的关键设定参数,保证被测组分与其他成分之间获得良好分离效果,这有助于提高检测精度。最终结果基于建立的线性方程进行计算,保证相关系数优于0.995。
《纺织品 12 种异味化合物的测定》适用于纺织制造业、产品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保护部门及相关监管机构等行业领域。对于从事面料生产加工的企业而言,这项技术可帮助企业快速判断成品是否释放出可能影响消费者健康的安全隐患因子。科研工作者亦能从中获取关于如何科学评估衣物及其他纤维制品安全性方面的参考信息。不仅如此,市场监管机关还可以利用本《标准》加强市场流通商品的质量把控,特别是在保障公众穿戴环境品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由于该方法突破传统感官嗅觉评判方式实现了数字化输出,极大地提升了检测效率和技术水平,在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同样意义重大。
展开阅读全文
